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什麼引發了地震

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什麼引發了地震

生活都 人氣:2.23W

導語:人們要在地震中學會科學躲避的方法,因為這是提高人們生存率與降低傷殘率的有效方法。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什麼引發了地震?那麼,小編在這裏為大家整理出來了一些需要的信息,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來圍觀圍觀。

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什麼引發了地震

地震

1、冷靜判斷。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

記住: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

2、就近躲避。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古人在《地震錄》裏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發生地震時,如沒有條件迅速撤離到室外,則不要急着往外跑,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

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什麼引發了地震 第2張

 地震圖

3、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堅固傢俱附近、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以及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

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牀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户旁。

4、做好自我保護。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更不能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地震在家裏如何躲避 什麼引發了地震 第3張

地震發生

地震的發展過程

在水平運動為主時期,地殼升降運動的動能主要來自水平方向的擠壓。這個時期,無論水平還是升降運動的運行幅度和強度非常大,但由於歷史過程中地殼的結構強度是一個持續加強的過程,因此這個時期地殼運動很難產生高頻長幅地震波,對地震附作物不會產生太大震動,但是對地表的改觀程度卻是現代地殼運動根本做不到的,比如:現代地球的主要山地高原等複雜地形地勢大都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

什麼引發了地震

板塊構造學説認為,全球的巖石圈的六大板塊之間相互擠壓、摩擦、拖曳、碰撞,導致板塊邊沿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引起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這種能量釋放的過程造成了地震。

根據國際上廣泛使用的里氏震級,地震的範圍是1~10,是由觀測點處的地震儀所記錄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演算而來。通過地震儀記錄下來的地震譜來計算震級。

一處地震的發生不是孤立的,總是成系列的,即地震時間序列,包括主震型、震羣型和孤立型等地震。主震型地震是指主震震級突出又有很多餘震的地震序列,是一種最常見的地震序列類型,其中最大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0%以上,這個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較小的發生在主震後的叫餘震。

地震發生時釋放的巨大能量,激發出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分為體波和麪波,通過地殼巖體在介質內部傳播的波稱為體波,包括縱波和橫波;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的混合波叫面波(L波),面波一般出現在距震中較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