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城市文化>松原為什麼總是地震?

松原為什麼總是地震?

生活都 人氣:2.97W

導語:松原為什麼總地震呢?從地質構造上看,松原屬於地震多髮帶。一條隱藏的小斷裂帶扶余-肇東斷裂帶東北段經過鬆原市區將其命名為扶余北斷裂。所以,這一帶的地殼比較活躍,地震頻繁。

松原為什麼總是地震?

目前為止,歷史上松原最大地震是2013年11月23日6時04分發生的5.8級。但各種大小的微型地震數不勝數。2017年11月22日16時18分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北緯44.7度,東經124.1度)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此前已經發生多次淺源地震

吉林松原近幾年多次發生規模不等的地震,原因在於:鬆嫩平原不是主要地震帶,是大陸斷裂帶,相對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質結構要穩定的多,但相對其他內陸要略顯活躍,從地理位置看幾乎沒有大震的隱患,小震也屬於正常現象,真正孕育大地震的能量還是來自大陸板塊的衝擊

松原處於不典型的盆地地形,又位於剡廬地震帶上(我國最長的地震帶,長達2400公里),而這條地震帶東部處於太平洋板塊向西擠壓,西部為歐亞板塊向東逃逸的趨勢,所以鬆處於兩邊夾擊,所以地震不斷,從歷史來看,我國不少大地震都發生在這條斷裂帶上,比如海城大地震,且地震多呈右旋走滑類型。

地震的前兆:

1、天象異常

古人往往將天象變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這種觀點緣起先秦,兩漢時期達到巔峯,後世愈少。《詩經·小雅》強調“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大意是説,看到日食,就要有地震發生,就像住在屋內能感知微風,居於洞穴能感知將要下雨。《虞鄉縣誌》載,“清同治元年七月十五日夜,隕星如雨,十月初七日,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又震”。

2、地聲異常

地聲﹐也是古代先民最為關注的震前預兆。《宋書》載﹐南朝劉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七月,“東北有聲如雷﹐地震”。河北《三河縣誌》保留有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師大地震前的一些徵兆﹐大意為,有聲音從西北方傳來﹐響動如雷……忽然,地底像鳴放大炮一樣﹐隨後如萬炮齊鳴,響聲震天……儼然數十萬軍馬奔襲而來”。

3、動物異常

史籍中也記錄了地震前或地震瞬間動物的異常反應,如北魏太和三年(479年)三月,平州地震,野雞嘶鳴。《大唐開元佔經》是唐代收集整理古代天文文獻資料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震前老鼠反應異常的記載,大意為,老鼠聚集在朝廷市井中哀鳴,不久,大地震動,地表裂開。

4、氣候異常

古籍中也常將地震與異常氣候聯繫起來。《宋史》有:“隆興二年(1164年)春,河北降赤雪,河東地震五六年不止”。《甘肅新通志》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三月初八,甘肅永昌大風霧霾,大樹被連根拔起,兩天後發生地震地震”。

TAG標籤:#地震 #松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