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綠色生活>經典匯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生活都 人氣:1.32W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併釋放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甚至飄到了西歐、北歐、不列顛羣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石棺”

當地時間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前蘇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併釋放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甚至飄到了西歐、北歐、不列顛羣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這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最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受損的反應堆上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石棺,將其徹底封閉起來,而在其周邊地區建立起了一個禁區,數十萬人從該地區撤離後再也沒有回來,直到今天仍然嚴格限制人類在這一區域定居。

這次事故對歐洲多個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但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因為這次事件受到了極大損害。除了人類,當地的生態環境也受到了極大損傷——在切爾諾貝爾事件發生後,受輻射影響最明顯的當屬附近的松樹林,從那時起附近的松樹林被稱為“紅色森林”,因為這個區域接受了最高劑量的輻射,松樹立即死亡,所有葉子變成了燒焦了一般的紅色,其他動物植物也在接受高劑量輻射後大量死亡。考慮到一些放射性物質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從環境中消失,因此在災難發生後,科學家認為該地區幾個世紀以來將缺乏野生動物,成為生命的沙漠。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2張

但事情的發展似乎出乎了科學家們的意料,在事故發生33年後的今天,受到切爾諾貝利事件影響的這個區域雖然仍然是禁區,但是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個禁區中已經居住着棕熊、野牛、狼、猞猁、普氏野馬等哺乳動物,還有200多種鳥類以及其他生物。

2019年3月,來自英國、愛爾蘭、法國、比利時、挪威、西班牙和烏克蘭的約30名研究人員介紹了對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後當地生態系統的變化研究,這些研究包括對大型哺乳動物、築巢鳥類、兩棲動物、魚類、黃蜂、蚯蚓、細菌和落葉分解等一系列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目前該地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此外,他們證實了當前輻射水平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的動植物種羣沒有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所有研究組在禁區內保持了穩定和足量的種羣,儼然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的“另類天堂”。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3張

研究者們將運動檢測攝像機在禁區的不同區域安裝了數年,這些攝像機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各個輻射級別不同的區域裏都存在豐富的動物羣。同時攝像機還記錄了該區域內第一次對棕熊和歐洲野牛的觀察,以及狼和普氏野馬數量的增加,同時研究者也發現兩棲動物在禁區內也有着豐富的數量,即使在受污染較嚴重的地區也是如此。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4張

令科學家們驚訝的是,他們還發現了這一地區的生物似乎對輻射有適應性反應的跡象。例如,禁區內的青蛙比生活在禁區外面的青蛙顏色更暗,這可能是一種防禦輻射的機制。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5張

但研究也發現了一些生物面對輻射的一些負面影響。例如禁區內一些昆蟲的壽命似乎較短,並且在高輻射區域受到寄生蟲的影響更大。而部分鳥類在高度污染的地方居住時也會有更高水平的白化病,以及生理和遺傳改變,但這些負面因素並未影響該地區野生動物種羣的維持。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6張

因此,通過這個研究,研究者認為野生動物對輻射的抵抗力比以前認為的要大得多,而另一種可能性是,一些生物體在長期生活在放射性環境中可能逐漸開始顯示出適應性反應,使它們能夠應對輻射在禁區內生活不受到傷害。研究者也指出,在禁區內缺乏人類的存在也可能是有利於許多物種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意味着人類活動產生的壓力對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或許要大於核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場實拍 放射區+動物保護區並存 第7張

2016年,這個禁區的烏克蘭部分被當局宣佈為放射性和環境生物圈保護區,這可能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很顯然,切爾諾貝利禁區的恢復已經成為研究極端環境中生物進化的重要樣本。曾經被預言的“生命荒漠”變成了如今的生物保護區,自然界的神奇令人大開眼界。

TAG標籤:#放射 #實拍 #現場 #保護區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