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

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

生活都 人氣:7.33K
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

導語:春節現在已經過半了,今天已經到了正月初八,算算日子也只有7天正好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是我們的傳統元宵節了,雖然我們在極力的挽留春節的腳步,但是初七一到我們重新回到工作的崗位,這時候其實春節已經慢慢遠去了。遠去的腳步我們只能看見了元宵,那麼,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我們下文介紹。

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

2018元宵節是幾月幾日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日

2018元宵節是3月2日,星期五。

農曆時間是:農曆一月十五 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巳日。

元宵節,又稱元夕、上元節、元夜、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正月十五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傳統習俗

元宵節傳統習俗

吃元宵(即湯圓,因於元宵節吃食,故名)

元宵節期間,民間有吃元宵的傳統習俗。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麪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裏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湖北省稱迎紫姑,廈門稱祭娘娘)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眾事。相傳東施與我國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是鄰居,西施貌美,東施貌醜,但都做得一手好針線。不幸,她在二十歲那年元宵夜因掉了一隻繡花鞋到廁所裏,在撿鞋時不幸溺斃,死後成為廁神。從此以後,想學好針線活的少女,便在元宵夜準備祭品(甜粿、糖果)與繡花鞋到廁所祭祀,祈求學好女紅。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聽香

正月十五有“聽香”的習俗。古時後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説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依指示方向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再擲茭,判斷來解釋所佔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佔終身大事,而聽到的話是吃甜餅或花開、月圓,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現今這種聽香行佔的習俗也已不多見了。

鑽燈腳(有相親與求子兩種説法)

古時嫁娶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男女少有見面的機會,因此利用元宵夜相互見面,少女跟隨着母親到寺廟燒香,男方則由父母或媒人安排前往寺廟禮佛,男女在燈下互相偷看對方,這是古代的一種相親方式;另一則為已婚但沒有男孩的婦女求子,凡是想在今年生男孩的婦女,故意在燈籠下走來走去,祈求神佛保佑生個男孩。所謂鑽燈腳,生男孩,大概因“燈”與“丁”發音相近之故。

乞龜、乞花

大家都知道,龜是靈物,千年生毛,壽五千歲,稱為神龜,萬年則稱為靈龜。有些地區各寺廟在元宵節時也常舉辦乞龜的活動。所乞求的龜是神龜也是靈龜,不但有人乞龜求子嗣,也有人乞龜求財求壽。所謂乞龜,最初是由廟方供出面龜、紅毛龜等壽龜(龜形的糕點)供信徒擲筊乞賜,待得到神明的允賜後,就可以帶回家保全家平安或藉以祈求後嗣。乞得面龜的信徒在事業得意或求得子嗣後,必須準備加重的面龜或紅毛龜供其他信徒求乞。由於龜是長壽吉祥的象徵,再加上是神明的賜與,所以這在舊時深受民眾的喜愛,成為一項熱鬧有趣的元宵節民俗活動。

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

婦女們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會受孕;少女則相信:照井水,面較美;男士則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會越長壽,而孩子晚睡可以為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壽。

放天燈

元宵節放天燈也是一大民間習俗。天燈又稱孔明燈,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原用來傳遞訊號,後來漸漸演變成向上天祈福的民俗活動。放天燈的習俗,據傳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傳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項活動也的別具歷史意義。天燈施放的原理與熱氣球相似,施放時點燃燈腳下的油料,待熱氣充滿紙袋後,天燈即冉冉上升。傳説天燈能將願望上達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筆在白紙燈上書寫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願,並燃放鞭炮助長天燈升高的氣勢。

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着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元宵夜晚,各地獅陣也都一起出動舞獅,俗稱“弄獅”,並有精湛的國術表演,其目的在驅邪祈福求平安,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之意。

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花燈

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説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燈謎亦有各種不同的格式,製作燈謎者除了必須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須通曉天文地理,這樣才會吸引無數愛好者圍觀,只是近年來謎語的製作,已經缺乏古趣了。

綜合類元宵節燈謎

1、人無信不立(打一字)

2、一月一日非今天(打一字)

3、“玄德請二人到莊”(打2字古禮儀用語)

4、遮住了花容月貌(打3字出版新詞)

5、七日速變俏姿容(打一影星名)

6、賓客盡脱帽,灑淚來反思(打一音樂人,2字)

7、細雨如絲正及時(打古稱謂二)

8、玄德先來,雲長未到(打一田徑運動員,2字)

9、此章節錯誤較少(打5字口語)

10、元宵隔日始營業(打4字出版名詞,紙張類型)

11、戰亂重圓何感歎(打9筆字)

12、不肖遭父笞,藥療得痊癒(打公安名詞二)

13、太陽出來喜洋洋(打3字天文名詞)

14、吾與一家人,離散又重逢(打一黨史人物,2字)

15、“有連山”(打2字國際名詞)

綜合類元宵節燈謎 謎底

1、言

2、明

3、備座

4、封面秀

5、周迅

6、洛兵

7、在下、小的

8、劉翔

9、這回差不多

10、十六開張

11、哉

13、日心説

14、伍豪

15、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