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的傳統風俗

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的傳統風俗

生活都 人氣:9.3K

導語:據傳,寒食節也叫冷節、禁煙節、百五節,時間是在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有些朋友對寒食節的相關內容不清楚,所以想好好來了解一下,寒食節傳統習俗是什麼?寒食節的傳統風俗有哪些?想了解清楚的朋友們一定要收好以下這份指南了,爭當做個無所不知的文化人。

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的傳統風俗

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有禁煙火、吃冷食、祭掃、踏青、插柳、鞦韆、蹴鞠、詠詩等。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禁煙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吃冷食

寒食節禁煙火,所以飲食以冷食為主,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祭掃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踏青

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們結伴到郊外去踏青。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説遠在先秦時已形成,《晉書》記載,每逢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

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

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蹴鞠

據史書記載《文獻通考》:“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説的就是蹴鞠,蹴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到唐宋時期最為繁榮。

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説、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的傳統風俗 第2張

寒食節圖片

寒食節的特點

1、節日形成早。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為一日。

3、文化內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並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鞦韆、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傳統習俗 寒食節的傳統風俗 第3張

寒食節圖

寒食節七種禁忌

1、禁火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這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一個是為了追憫先賢,另一個則是寒食要“改火”。古人認為每年每季都要鑽取新火,代替舊火,以避免災難。民間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數地方禁火長達三日。

2、禁止在墳地拍照掃墓是祭祀先祖,寄託哀思的嚴肅事情。對着墓地拍照則是一種不敬。祭掃務必莊重。

3、身體弱的兒童老人儘量不要上墳上墳掃墓的時候,人們大多比較傷感。加上寒食多雨水,氣温波動也大。人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生病。古人的説法則是認為身體不好更容易被“陰氣”衝撞。

4、不買鞋古人認為鞋與“邪”諧音,這段時間陰氣重,買鞋會有不好的聯想。

5、不要亂燒紙很多掃墓的地方都在山地裏,亂燒紙會造成火災。務必文明祭掃。

6、遠離受污染野菜掃墓踏青的路上,很多人會順帶挖點野菜來嚐個鮮。但是很多野菜因為在污水或者公路旁邊生長,已經受到污染。注意飲食衞生,千萬不要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