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莆田為什麼叫莆田 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莆田為什麼叫莆田 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生活都 人氣:1.19W

導語:莆田是福建省的一座城市,因為莆田發生的一些不良事件,所以人們對莆田的印象不是特別好。但撇開這些不説,莆田在古代其實是個不錯的地方。那麼,縱觀莆田歷史,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莆田為什麼叫莆田?一起來了解。

 莆田為什麼叫莆田 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莆田為什麼叫莆田 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莆田

《湄洲報》有關莆田地名爭議的文章,一般都引經據典,從古文、古字、古詞上面做文章,但都説不出是什麼時候,怎麼產生“莆田”這個地名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卻忽略了莆田廣泛流傳的古老的美麗傳説,就是“沉七洲(州),浮莆田”和“東京浮,莆田沉”的傳説。在這個民間傳説裏,關鍵問題在“浮”和“沉”上,大量的史實早已證明,莆田平原的南北二洋是從海里“浮”出來的,就連壺公山不也是從海里“浮”上來的嗎。因而,可以説,“莆田”是從方言“浮田”演變而來。“浮”的方言讀Pu和漢語“莆”(Pu)同音,“莆”是“浮”的諧音。這從別的地名變化中也可以找到佐證,比如忠門文甲,方言仍叫“門夾”,古書記載也叫“門夾”,為什麼變成現在的“文甲”呢?這是因為“門”和“文”方言同音(muai),“夾”和“甲”漢語同音(Jia)。從“門夾”變成“文甲”的文甲二字,無論從何解釋,都沒有實際含義,但“門夾”的含義就比較明瞭,因為沿海的船民稱湄洲島和莆禧半島之間的海域叫“大門”,而方言裏稱房屋大門兩邊叫“門夾”,所以“門夾”的地名含義很清楚。

我認為,要了解莆田地名的來歷,不能不考慮到莆田是從興化灣“浮”出來的這一地殼變遷的重要史實。如果從有歷史記載的莆田縣置的幾置幾廢的原因是水淹來推斷,莆田也正是方言“浮沉”的諧音,水淹為“沉”,水退為“浮”。

莆田歷史沿革

莆田為什麼叫莆田 莆田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第2張

莆田歷史

南北朝之前,境內無縣及縣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時期屬揚州,西周時屬七閩地,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百越,秦時屬閩中郡,西漢前期屬閩越國,西漢後期屬會稽郡冶縣,東漢後期屬南部都尉侯官縣,三國時期屬建安郡侯官縣,西晉時期屬晉安郡侯官縣,南朝前期屬南安郡。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兩度置廢莆田縣,先後隸屬豐州(今福州)南安郡和泉州(今福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縣地再置莆田縣,屬豐州(今泉州)。

唐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莆田、清源2縣屬武榮州(後改泉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泉州為清源郡,而清源縣改為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屬清源郡。之後清源郡又改為泉州、清源軍、平海軍,莆田、仙遊2縣亦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詔以莆田、仙遊、永福(今永泰)、福清四縣之部分屬地置興化縣(治所在今仙遊縣遊洋鎮),並在其地建太平軍。太平興國五年,改太平軍為興化軍,劃出平海軍(今泉州市)的莆田、仙遊2縣歸興化軍管轄,興化軍直屬兩浙西南路,與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邵武軍合稱為“八閩”,轄地基本上與今莆田市相同。太平興國八年,軍治遷至莆田縣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閩地從兩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興化軍隸屬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臨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登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復得,端宗詔改興化軍為興安州,故莆田市又有“興安”之稱。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軍陷興安州城。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興安州改稱興化路,屬江浙行中書省管轄,設總管府,置錄事司,統莆田、仙遊、興化3縣。至元十五年,設福建行中書省,興化路屬之。元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由遊洋鎮遷到廣業裏湘溪(今莆田縣新縣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參政文殊海牙開城降明,興化路亦納款歸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稱興化府,隸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書省改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屬之。興化府廢錄事司,轄莆田、仙遊、興化3縣不變。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地處山區的興化縣,虎患嚴重,病疫流行,人丁漸少,百姓不堪重負,因而裁革興化縣。將武化、長樂兩鄉併為廣業裏,劃歸莆田縣,興泰、福興、來蘇3裏併為興泰裏,劃歸仙遊縣。

清沿明制,興化府建制不變,仍轄莆田、仙遊兩縣,隸屬福建省閩海道。

TAG標籤:#莆田 #地名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