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

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

生活都 人氣:1.76W

導讀:大年初二吃麪條,一直是我國民間春節期間很有特色的風俗習慣,但由於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和寓意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

大年初二吃麪條,其寓意為條條順,意喻着一年順順當當。正月裏吃麪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隔年面流行於陝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麪條,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餘。據説,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

 麪條怎麼煮更好吃

1、煮麪條時可以在水中加一湯匙食用油,這樣麪條不但不會粘連,還能很好地防止麪湯起泡沫,溢出鍋外。如果再在鍋中加少量食鹽,煮出來的麪條則不會糊爛。如麪條的鹼味較重,可以在下面條時加點醋進去,鹼味就會變淡。

2、麪條加鹽不要加太早。很多人習慣在煮麪條的時候加鹽,但是發現這樣的方法煮出來的麪條有時候會有點苦味,難以入口。其實,苦就是因為過早的加入含碘的食鹽在做怪了,鹽在麪條快熟或是熟後加入就不會苦了。其實,煮麪條是否加鹽並不重要。因為掛麪本身在製作的時候,鹽分已經夠了。

3、水準備煮沸就可以下面條了。不少人習慣在水完全沸騰的時候才下掛麪,其實這個時候煮出來的麪條往往沒有很有口感。建議你下次可以嘗試在水剛剛開始冒泡準備沸騰的時候就把掛麪放進去,這樣掛麪可以經歷水温的變化,更容易煮出口感煮出韌勁。

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 第2張

大年初二要吃什麼

1、開年飯

大年初二又稱為開年,這一天要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寓意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廣東人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開年與新一年的運情,有很大關係,因此,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餚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

2、發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還邊吃邊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

3、餛飩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牀,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4、餌塊

鳳羽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餌塊,雷打不動。當然了,這餌塊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甜味的,一種是鹹味的。吃甜味是無可奈何,因為這一年家裏沒有殺年豬,沒有什麼可以用來煮餌塊的好肉食,加上頭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鹹味的才最正宗,年豬殺翻後,在大年初一下午開始在灶窩裏燉的那一大土鍋肉食,就是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餌塊準備的。

5、面

民間諺語説了: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麪。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麪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説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

大年初二為什麼吃麪條 大年初二吃麪條的由來 第3張

大年初二要幹什麼

1、正月初二,回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這一天中國各地的漢族都有嫁出去的女兒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的習俗。所以,許多已經嫁人的,到了大年初二,都會帶着孩子和老公,去拜丈母孃和丈人的年。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需要在孃家吃午飯。

2、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不論拜哪路神仙,有的信奉的人,都會在家供一尊佛像,每到初一十五,都會一早起來上香,保佑自己生意或者家庭都能平安順利。

3、四川、福建等地有大年初二上墳的習俗,長輩們帶着晚輩找到祖先的墓地,供奉祭品、懷念先祖,繼承家族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