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生活都 人氣:2.33W

導讀:每回遇上一個傳統節日,一定要仔細瞭解一番,何況是有着國家放假安排的端午節。那麼,端午節傳統活動是什麼呢?想知道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就別錯過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哦。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

掛草藥

掛草藥,掛艾草、菖蒲、榕枝。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划龍舟

划龍舟,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絃,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跳鍾馗、鬧鐘馗

跳鍾馗、鬧鐘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鍾馗執劍祛邪圖,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説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

鬥草

鬥草,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餘以鬥蟲、鬥草、鬥獸等為戲自娛。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第2張

吃粽子

吃粽子

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飲雄黃酒

飲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説“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懸菖蒲掛白艾

五月五日,古時亦稱惡月惡日,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認為疾病是惡魔鬼神附於人體所致,故世俗要懸天中五瑞以辟邪驅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蒜頭有着濃烈的氣味,懸於門外據説亦有驅瘟辟邪之效;通常菖蒲被認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説;而艾草則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種可以治療疾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以使身體健康。現在看來,懸天中五瑞確實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端午節時值初夏,多雨潮濕,病菌容易滋生,懸菖蒲、艾草等可以藉助它們揮發的氣味清潔空氣,消除病毒。

驅五毒

古代人們將蛇、蠍子、壁虎、蜈蚣或蜘蛛稱為五毒。民謠説:“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端午節傳統活動 古代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第3張

驅五毒

掛鐘馗象

此習俗在中國的江浙一帶比較普遍。鍾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醜被皇帝除名,鍾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階梯而死。後鍾馗被附會成專門捉鬼的鬼王,並且成為人們在歲末時張掛的門神。由於五月瘟疫易於流行,死者眾多,人們想起專門捉鬼的鐘馗,於是就在端午節懸掛鍾馗象了。

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較為普遍的説法,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屍體。根據近人考證,其實中國古代划龍舟並不限於端午才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早於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古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於是便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濃於悼念忠忱的愛國者。

香袋和蘭草湯沐浴

古時端午節,姑娘們不僅愛佩戴"五瑞之一"的石榴花為裝飾,還要精心製作玲瓏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內裝芳香馥郁的藥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氣具有驅蚊闢穢的功效。

此外,每到端午清晨,有些地方亦有把煮熟的熱雞蛋放在小孫子的肚皮上滾來滾去,然後剝去蛋殼給小孩子吃的習俗,據説這樣做日後小孩子就不會肚子痛。心靈手巧的母親還會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黃瓜、胖娃娃、小紗燈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樣的小玩物,掛在孩子的身上,據説也是為了驅除瘟疫。有的地方更以蘭草蒸煮於水中沐浴,用以辟邪,所以端午節亦有"沐蘭節"之稱。

TAG標籤:#萬年曆 #端午節 #民俗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