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生活都 人氣:2.32W

導讀:庚日是一段時間,那麼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呢?若是計算庚日的時間,那麼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呢?想知道第三個庚日的計算方法,不妨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還有入伏避暑攻略推薦哦。

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第三個庚日

從夏至開始,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的配合來記載時間。

天干的表述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表述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為一個循環,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10天一個循環,然後10天干對準配合12地支,如甲申開始後以癸巳結束10天,然後就是甲午,乙未……以此類推。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第2張

三個庚日

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

入伏怎麼避暑

1、伏天降温防暑,要注意,多休息好。夏天本來就是晝長夜短。睡的晚,起的早些。所以,要注意保證自己合理的睡眠。

2、夏天出汗多,不要等到極度口渴了的時候,再去喝水。要時時備上涼白開水。隔一段時間喝上一些。解暑的飲品,綠豆湯之類,都是不錯的選擇。

3、天氣悶熱,潮濕,防暑的同時要注意祛濕氣。情緒不要過於煩躁。多雨潮濕的季節,一些有關節疾病的人要多留意。

4、出門帶好防曬的工具,遮陽傘,墨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塗抹防曬霜。最好不要再烈日下行走。

5、夏天鍛鍊,最好選擇,早晚,温度稍低的時候,最好避免一些運動過於激烈的項目,可以轉為慢跑,散步,或者是游泳。

6、夏季出汗多,消耗量大。不用吃的過於的清淡。要適當的補充鹽分。蛋白質等。一些水果蔬菜,還有瘦肉類,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第三個庚日怎麼計算 第3張

三伏天

為何三伏天最難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那麼什麼是高温熱浪?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温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温,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温熱浪(或稱之為高温酷暑)。

三伏天到底有多熱?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竹窗》就曾寫道“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這是描寫“三伏天”的經典詩句之一。而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關於暑的介紹:“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在小暑之後,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説。“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提示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TAG標籤:#計算 #庚日 #三伏天 #萬年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