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省份簡稱順口溜 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

省份簡稱順口溜 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

生活都 人氣:3.15W

導語:我國的省份都是有簡稱的,如陝西省簡稱陝或者秦、甘肅省簡稱甘或者隴、四川省簡稱或者川/蜀等等。有些朋友記不住省份簡稱,那麼,下面就來介紹下,省份簡稱順口溜是什麼?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有哪些?以下內容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看完就清楚了。

 省份簡稱順口溜

省份簡稱順口溜 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

浙江省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

這首順口溜裏面的省會分析:

兩湖指的是湖南、湖北,兩廣指的是廣東、廣西,兩河指的是河南、河北,兩山指的是山東、山西。

五江指的是江西、江蘇、浙江、黑龍江和新疆。

雲貴福吉安指的是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和安徽。

四西指的是四川、西藏,二寧指的是寧夏和遼寧,青甘陝指的是青海、甘肅和陝西。

內重台海北上天指的是內蒙古、重慶、台灣、海南、北京、上海和天津。

省份簡稱順口溜 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 第2張

  廣東省

省份簡稱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行政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①當省份有兩個或多個簡稱時,車牌簡稱取與省份全稱有同字的。如:四川簡稱川或蜀,車牌簡稱取“川”字。

②內蒙古自治區簡稱為“內蒙古”,不可簡稱為“蒙”,但在車牌號中,只能使用一個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③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進入內地車牌代碼分別為“粵Z港”“粵Z澳”。

省份簡稱順口溜 中國省份簡稱順口溜 第3張

  安徽省

這些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由於歷史的流轉,很多省簡稱原來選定的來歷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省份的這些簡稱是怎麼來的?

河南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不光如此,這古九州的“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着大象。《説文》裏説,“豫,象之大者。”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

這説明,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野象、犀牛等種羣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於“全新世大暖期”,這一氣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到商朝這段時間。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南移到淮河流域。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曹衝稱象,這頭象是孫權從江南吳國境內進獻的。三國時期,已經很難在中原發現野象了。我們只能從“豫”字裏捕捉最古老的中國地理信息。

四川/福建

四川和福建其實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八竿子打不着的兩個省份為什麼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簡稱蜀、閩都帶有“蟲”。難道在上古時代,四川和福建的部族是蟲族嗎?

四川的簡稱“蜀”實際與距今5000餘年歷史的古蜀國有直接聯繫。《史記》記載,黃帝的正妻嫘祖,出身於西陵,所在地即為四川境內岷山南段。説文·《虫部》釋蜀為:“上目象蜀頭形,中像其身娟娟。”其實甲骨文中的蜀並沒有虫部。它的形象是一個眼睛十分突出的幼蟲。

《詩經》裏説,“蜎蜎者蜀,蒸在桑野”,講的就是蠶桑文化在蜀地的興盛。早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蜀地就開闢了遠達印度、巴格達的國際貿易通道——蜀身毒道。在今天,它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南方絲綢之路。

福建簡稱“閩”中的蟲,卻不是蟲,而是蛇。福建的文化可以上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在周朝形成了七大部落,史稱“七閩”。後來同被楚滅國南遷入閩的于越人融合建立了閩越國。

《説文·虫部》解析“閩”,這麼説,“東南越,蛇種”。蛇在古代又被稱為“長蟲”。直到今天,福建各地仍有崇蛇的風俗,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平樟湖阪的連公廟,奉祀連公蛇神,每年元宵節到正月二十五,就有遊蛇燈、鬧蛇燈的活動。

江蘇/浙江/上海

包郵江浙滬,三省一家親。三個省的簡稱,從字形上看,説明這裏歷代以來是魚米富饒之地。

江蘇簡稱“蘇”字的篆文,包含草、魚和稻禾的元素。年長一點的南方地區居民很熟悉,如果用樹枝或稻草穿腮提魚,可以給魚保鮮。這就是蘇的本義。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由此得來江蘇之名。

浙江的“浙”字,帶有斧頭、江水和林木,它專指橫貫浙江全境、孕育了吳越文化的錢塘江。這幾個字,都顯示出江浙滬優越的地理位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是徒有虛名的。

至於“滬”的來歷,還得借唐時陸龜蒙的《漁具詩十五首並序》一窺端倪。其詩一共介紹了13類共19種漁具和2種漁法,其中一種漁具,便是“滬(滬)”。江南一帶的漁民,將這種漁具稱為“魚籪”:在灘塗上,密密麻麻列幾排竹竿,“潮生魚滬短”,潮落則把魚留下來。唐時,吳淞江已經成為蘇州最重要的出海巷道,日本遣唐使往來也經由蘇州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