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地震成因及危害 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

地震成因及危害 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

生活都 人氣:3.2W

導語:近來,全球地震發生得比較頻繁,而且有很多6級以上的較強地震。面對天災,人類總是束手無策,總能盡所能將損失減到最小。那麼,到底地震是怎麼形成的呢?地震來臨時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災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地震成因及危害,一起來看看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吧。

地震成因及危害 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

地震成因及危害 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

地震成因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巖層(特別是石灰巖)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説巖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説、構想和學説。

板塊構造學説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説,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説。

地震的危害: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樑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等。 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

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火災,由震後火源失控引起; 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氣泄漏,由建築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瘟疫,由震後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

地震波分為幾種?

地震成因及危害 地震是由什麼引起的 第2張

地震波

地震波(seismic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橫波(S波)(縱波和橫波均屬於體波)和麪波(L波)三種類型。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由於地球介質的連續性,這種波動就向地球內部及表層各處傳播開去,形成了連續介質中的彈性波。

像聲、光或水波一樣,地震波也可在一邊界上反射或折射,但和其他波不同的特點是,當地震波入射到地球內的一反射面時,例如一P波以一角度射向邊界面時,它不但分成一反射的P波和一折射的P波,還要產生一反射S波和折射S波,其原因是,在入射點邊界上的巖石不僅受擠壓,還受剪切。

換句話説,一入射P波產生4種轉換波。由一種波型到另一種波型的波型增殖也發生於SV波斜入射於內部邊界時,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的P波和SV波。在這種情況下反射和折射的S波總是SV型,這是因為當入射的SV波到達時巖石質點在一與地面垂直的入射面裏橫向運動。相反,如果入射的S波是水平偏振的SH型,則質點在垂直於入射平面且平行於邊界面的方向上前後運動,在不連續界面上沒有擠壓或鉛垂方向的變形,這樣不會產生相應的新的P波和SV波,只有SH型的一個反射波和一折射波。從物理圖像形象地分析,垂直入射的P波在反射界面上沒有剪切分量,只有反射的P波,根本沒有反射的SV波或SH波。以上討論的波型轉換的種種限制,在全面理解地面運動的複雜性和解釋地震圖中的地震波各種圖像時是至關重要的。

建築在較厚土壤上的,諸如在沿河流沖積河谷中的沉積物上的建築物,地震時易於遭受嚴重破壞,其原因也是波的放大和增強作用。當我們振動連在一起的兩個彈簧時,弱的彈簧將具有較大的振動幅度。類似地,當S波從地下深處傳上來時,穿過剛性較大的深部巖石到剛性較小的沖積物時,沖積河谷剛性小的軟弱巖石和土壤將使振幅增強4倍或更大,取決於波的頻率和沖積層的厚度。

TAG標籤:#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