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節日慶典>萬年曆>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生活都 人氣:2.43W

導語:三月三原本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在時間的不斷演變中,現在已經在中原地區慢慢消失,被清明節所取代了。現在只有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有慶祝三月三的傳統。在廣西的三月三節日最為盛大,在海南也有。但是這個地區慶祝三月三的方式,以及三月三的節日內涵也大有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看完你就知道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了!

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黎族三月三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傳説

説法一

第一種説法稱,上古洪水時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於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後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説。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裏迎接春天。許多年過去後,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裏,化成一對石頭。黎族後代為了紀念這兩兄妹傳宗接代的勞績,把石洞取名為娘母洞。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帶着糯米、糕餅、粽子和山蘭米酒,從四面八方趕來娘母洞前紀念祖先,以對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後來,每逢三月三,黎族勞動人民都以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説法二

第二種説法稱,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隻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孃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於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昌江)。每年三月三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會在俄賢嶺集會,唱着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項活動逐年擴大並傳播至海南各個黎胞居住區,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傳統節日。

還有一種説法,據説三月三是為了紀念黎族的遠古祖先"黎母"誕生、慶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舉行的節日。

海南三月三慶祝活動

海南三月三慶祝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説愛。在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歌舞盛會。

節日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帶着粽子和糕點,從四面八方來到五指山一帶。白天,小夥子們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後將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巖洞口,祭拜祖先。同時,青年男子背槍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獵物,把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

當夜晚來臨,山坡上、河岸邊,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們身着豔麗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鐲頭,小夥子腰扎紅巾、手執花傘,開始歡慶活動,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跳起了古老獨特的竹竿舞、銀鈴雙刀舞、檳榔舞、打柴舞、打獵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

歌聲此起彼伏,通宵達旦,男女青年各坐一邊,互相傾訴愛慕之情,如果雙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贈送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夥子腰間,小夥子則把耳鈴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阿妹的髮髻上,相約來年的三月三再相會。

在這一天,黎族人民對歌、摔跤、拔河、射擊、盪鞦韆,盡情地歡慶着,用歌聲用舞蹈表達對生活的讚美,對勞動的熱愛,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整個節日,氣氛歡快熱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廣泛的羣眾基礎。隨着時代的變遷,慶祝內容也日益多樣,但對歌、民間體育競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內容。

各民族的三月三

各民族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我國南方許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壯、侗、布依、水、仫佬、毛南、苗、瑤、畲等民族中,內容不盡相同。因在每年陰曆三月三舉行,故稱“三月三”。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色糯米飯,各寨3-4日內不相往來,誤者被罰。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以示穀米來之不易。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黎語音譯),流行於海南島黎族地區。節前半個月,各村寨男人相邀上山獰獵,把獵獲物集中在“奧雅”(黎語音譯,即村中有威望的長輩)家中醃製風乾,待三月三食用。節日那天,青年男女盛裝打扮,各自帶上糯米甜酒和粽子等,聚集到活動地點,邊吃邊喝邊唱,以對歌形式尋求意中人(必須是非本族血緣者)。

瑤族,也以三月三為歌節,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類的。

壯族,多於節日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讓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侗族,多於節日搶花炮、鬥牛、鬥鳥、對歌、踩堂,尤其是搶花炮,頗具特色,故又稱“花炮節”。

TAG標籤:#三月 #海南 #節日 #三月三 #由來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