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生活都 人氣:1.58W

導語:今天的主題就是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其實這天挺簡單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對於冬至節氣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的,要吃餃子、吃湯圓或者是吃餛飩。除了吃我們當然還要介紹其他關於冬至的相關消息,下面請看萬年曆小編帶來的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的精彩內容。

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2019年12月22日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

冬至介紹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時,是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太陽高射角度最小,所以日影最長,日影長為實物的2倍。從這天以後,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日出日落的方向逐漸北移。

黃河中下游地區冬至節平均氣温一l℃,降水量1—5毫米。海南島平均氣温20C,黑龍江北部平均氣温一28℃,南北温差48C,與立春節南北温差相同,是我國南北温差最大的時期。

冬至這天,北京的中午,太陽成26.5。斜射地面,是一年中太陽照射地球角度最小的時候。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北京冬至日白天9小時20分,夜間14小時40分。冬至後白天逐漸長起來,俗語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線”。

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第2張

冬至

 冬至節氣物候

蚯蚓結—古時候,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對蚯蚓已經認識,每年一到立夏節氣,因天氣開始漸漸炎熱,地温也隨之漸漸升高。生活在地下的蚯蚓就會從土壤中鑽到地面上來。所以,“蚯蚓出”成為立夏節氣二候的候應。然而,每年一到冬季的冬至節氣,蚯蚓對節氣規律性一變化的反映仍然此較突出。

此時,蚯蚓會因為天氣寒冷,縮成一團穴居蟄伏起來。所以,人們將這種現象歸納為“蚯蚓結”作為冬至節氣一候的候應。

麋角解—所謂“麋”,屬於獸類鹿中的一種。“解”是指麋角脱落。每年一到冬至節氣,獸類鹿中的麋鹿的角就會脱落。所以,從古時候開始,人們把麋鹿角隨節氣到了而脱落的現象歸納為“麋角解”作為冬至節氣二候的候應。

水泉動—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就已經發現每年從立冬節氣開始,河水、湖水開始結冰,經過小雪、大雪,直至冬至,天氣已經相當寒冷了。然而,自然界中的泉水仍然流動,不結冰。所以,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將冬季泉水流動不結冰的現象歸納為“水泉動’作為冬至節氣三候的候應。

2019年12月22日是什麼日子 12月22日有什麼節日和節氣 第3張

冬至節氣

冬至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習俗。

冬至這一天,北方時興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子,江浙一帶則喜歡吃湯圓和麻鬆。冬至的湯圓又稱“冬至團”,有粉團和粉圓兩種,裏面要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清嘉錄》記載道:“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民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來饋贈親朋好友,以前的上海很講究吃湯圓,有一首古詩説:“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而北京一帶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這有一個故事。相傳漢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其中有兩個部族首領分別姓渾和屯,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的音,把它們叫做“餛飩”,然後恨恨地全部吃掉。藉此表達對他們的痛恨之情,希望早點把他們消滅。因為做餛飩最初是在冬至這一天,於是就流行冬至吃餛飩。這個故事不知是否可靠。在宋代時,當時的京城杭州也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

TAG標籤:#日有 #日子 #節日 #萬年曆 #節氣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