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資訊>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

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

生活都 人氣:1.63W

導讀:中國傳統節日是很多的,大多數節日時間是農曆,而在七月份,最出名的節日就是農曆七月七的七夕節,還有一個農曆七月十五的節日,那麼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呢?想知道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

七夕節

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後,下一個節日便是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説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相沿迄今。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 第2張

中元節

七夕節是什麼日子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又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説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傳統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説,因此,七夕節稱為了象徵愛情的一個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中國式情人節”也由此而來。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七夕節的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婦女穿針乞巧: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因此在過去農村婦女通過各種儀式,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其中,在不少的農村,婦女通過穿針引線來驗證。

七夕鬥巧:既然是乞巧節,在農村一些地方,舉辦“鬥巧”活動,來慶祝“乞巧節”的到來。

為牛慶生:在農村有神話傳説,牛郎與織女被王母分開,老牛不惜犧牲用自己的牛皮,帶着牛郎去見織女,在農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舉辦“為牛慶生”的儀式!

七夕節後面是哪個節日 七夕節過了是什麼傳統節日 第3張

七夕節

食巧果:在我國,但凡遇到節日,都離不開“吃”這個話題!在七夕,主要以食“巧果”為主,“巧果”是一些點心,通過精細的製作,不同的形狀,反映出製作者“心靈手巧”之意!

中元節為什麼不能出門

據説,在這段期間,幽冥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鬼門大開日是陽間陰氣最重的一天。一般認為中元節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認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説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着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所以這一夜,不宜外出。

所以中元節這天儘量少出門,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儘量早點睡覺。

中元節不出門的講究

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門開的日子,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打開,所有的鬼都可以來到世上享受人間血食。健在的親人則會在這一天準備一些菜餚果蔬、金箔紙衣去路口祭祀鬼,也是為逝去的親人積累功德,希望他們早日功德圓滿,脱胎換骨昇天為仙。

所以中元節這天是陰氣最旺盛的時候,像陽氣不足的人,還有小孩子等等,在這段時間少出去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歸。而女人在經期或者產後、術後更加不要在夜間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