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新聞>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生活都 人氣:2.58W

因為歷史原因,直至今天,我國仍有很多文物流落在外,而我國相關人員也從未放棄尋找。今天(13日),關於“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引起大家關注。據悉,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士捐贈。該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13日,國家文物局主辦捐贈文物入藏儀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蘇珊娜·芙拉圖斯女士捐贈我國的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今年4月,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收到蘇珊娜女士的郵政快遞,內有兩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講述了其家族與這兩尊陶俑的淵源,並明確表示希望通過中國政府將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送還給中國人民。

關於陶俑:

陶俑在古代雕塑藝術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藝術品的一種。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開始將泥捏的人體、動物等一起放入爐中與陶器一起燒製。到了戰國時期,隨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八千多個兵馬俑氣勢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山東陶樂舞雜技俑、四川陶説唱俑、河南技樂俑等等形象真實,栩栩如生。

俑的使用是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繼續如生前一樣生活,所以俑真實負載了古代社會的各種信息,對研究古代的輿服制度、軍陣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義。而且中國古俑在其盛行的從東周至宋代的約1500年中,彌補了同時期地面雕塑在種類及完整性上的重大缺憾,為我們勾勒出古代雕塑藝術發展的脈絡以及歷代審美習尚變遷的軌跡,成為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不可或缺的珍貴實物資料。

世界上最著名的陶俑是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相關歷史:

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第2張

陶俑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代的陶俑基本上全部出土於中國北方。目前考古發掘中時代最早的陶俑,當屬山東、山西、河南3 省春秋戰國墓葬所出土者,一般形體較小,僅高4-10 釐米。

山東省臨淄郎家莊1號墓,在墓內主室周圍有17 座陪葬坑,在陪葬坑的死者隨葬有成組的小型陶俑,但該墓主室的填土中還埋有人殉。這種人殉和陶俑同出一墓的現象,説明當時還處於開始用俑的初期。該墓的年代約為春秋戰國之際,出土的陶俑製作粗糙,火候很低,所以出土時多已殘損。它們的形體很小,高僅10 釐米左右,只具有大概的輪廓,缺乏細部刻畫。為了模擬真人,曾在俑頭上用墨勾畫眼眉,衣服上施彩繪,尚能分辨出男性披甲武士和女性婢僕伎樂等形象。

時間稍晚的作品,還有在山西省長治分水嶺戰國墓出土的陶俑。它們的形體更小些,身高僅5 釐米左右。例如在14 號墓發現有18 件小陶俑,男女具備,造型極其簡單,僅有輪廓。身體上製作時留下刀削痕,全身塗朱。它們也可能是奴婢形象,其中一人還揹負着一個小孩,是一件特殊的作品。河南省輝縣琉璃閣140 號墓有戰國晚期陶俑兩個,系捏製而成,面部豐滿,塗硃色,冠塗黑色。

這些陶俑雖然製作粗糙,燒製火候低,易破碎,但它是中國早期陶俑的珍貴實物,對於雕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西漢

現藏上海博物館。

西漢,為典型的西漢侍女形象。寬大的衣袖與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構成優美的曲線,簡潔而富有韻味。

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捐贈人親自郵寄並寫了一封信 第3張

陶俑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俑,承續隋唐傳統而又有變化,對兩宋陶俑在製作手法、題材內容有深刻影響,在陶俑發展史上處於承上啟下過渡時期。

公元907年,擁有重兵的唐朝藩鎮將領朱温,廢掉了唐昭宣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樑,定都開封,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割據時期。各國擁兵自重,為爭奪土地、人口、財富進行了無休止的戰爭。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亡。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俑,考古發現有:南京南郊牛首山南唐李璟墓陶俑、成都金牛區青龍鄉後蜀孫漢韶墓陶俑、四川彭山後蜀宋琳墓陶俑、福州城郊蓮花峯劉華墓陶俑、福建永春墓陶俑、江蘇蘇州七子山吳越國墓陶俑。

南唐李璟墓與閩國劉華墓皆為五代十國時期帝王、皇后墓,其出土陶俑,在數量、大小、製作技巧上,都代表了當時陶俑製造者的最高水平。其特徵如下:

第一,五代十國時期陶俑,總體風格上基本沿襲唐俑餘續。但由於時代變遷,文化氛圍相異,二者之間仍有纖細不同。唐俑精神飽滿,充滿健康向上的青春活力,五代十國時期陶俑,纖小細弱,缺乏內在生命力。

第二,五代十國時期陶俑在具體塑造手法上,有獨到之處。俑分捏塑與模製兩種,但其五官、服飾都是用刀精細刻劃而成,較模塑更加準確生動,特別是對衣服線條的刻劃,質感較強。此一時期陶俑面相雖豐潤圓滿,有唐俑餘韻,但神情漸趨嚴肅、呆板,侍立俑等五官僵直,缺少曲線變化。衣服中胡服日趨減少,但唐代婦女盛行的廣袖大衣,抹胸,雲肩,仍是時人喜歡的流行服飾。冠帽豐富多彩,遠勝前朝,僅上述李璟、劉華之墓,冠帽便有道冠狀帽、蓮瓣狀帽、方形小帽、襆頭、風帽、胄形帽、“王冠”形帽、僧帽、角狀帽、筒狀帽等多種,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裝扮。女俑髮髻高聳,腦後多插簪飾物的小孔。男俑中的眾多冠帽,以方形帽最多,它奠定了北宋以後陶俑以方形帽為主流之基礎。

第三,陶俑中藝術水平最高的為李璟墓中的男女優伶舞蹈俑,頭戴高冠,身着長袖舞衣,翩翩起舞,姿態優美。頭部與身體比例雖不科學,但其面部表情生動、傳神,反給人新穎獨特之感。而這一題材本身,也反映出南唐藝術繁榮,歌舞昇平之景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