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相關常識

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相關常識

生活都 人氣:2.03W

導語:跟地震相關的內容是許多人關注的重點,如地震雲是大多數朋友討論的話題。那麼,今天小編就跟朋友們來好好講一講,地震雲氣象常識是什麼?地震雲相關常識是什麼?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相關常識

地震雲

由於地震雲缺乏最基本的定義表述,只要“看起來奇怪”的雲都被劃為地震雲,所以難以總結其特徵。

網上形形色色的“地震雲”,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容易形成網狀(魚鱗狀)、波狀(肋條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再加上有時出現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了。

而高積雲、層積雲,包括其它被疑為“地震雲”的雲,在雲的科學分類雲的分類中都有其對應的屬種,其成因也有科學解釋,並不能用以預測地震。

很多人覺得這些雲“怪異”,是因為他們很少抬頭看雲;對於氣象專業的觀測人員來説,這些“怪異”的雲並不怪異,也不罕見。

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相關常識 第2張

地震雲圖片

地震雲學説是真的嗎

“地震雲學説”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術名詞。

氣象學家認為,那些所謂形狀各異的雲多與高空氣流活動有關,並不罕見;全球各地的氣象站也從未監測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統性地增温。坊間流傳的“地震雲”圖片大多為中高層的高積雲或卷層雲。

地質學家則表示,地磁場的改變並非易事,電磁場影響雲的分佈也缺乏理論支持。換言之,如果可以通過觀雲來預知地震,人們為何不能直接監測地磁場的異常活動呢?

所謂“地震雲”預測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個城市出現“地震雲”,幾天後,相距幾千公里外的另外一個城市發生地震。“地震雲”假説盛行在中國、日本等國,以東亞地區發生地震的頻繁程度來看,這更像是一種“事後諸葛亮”。

日本地震預知聯絡委員會(研究地震預報的最高機構)在研究了“地震雲”照片後,一致認為:僅僅根據雲的絲綢狀就同地震前兆聯繫起來是缺乏科學根據的。有的人説“地震雲”顯然是捲雲。該會會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荻原尊禮説:“要是做個統計就可瞭解,雲和地震的關係純屬偶然,過去也有許多像這種人一樣,把與地震毫不相干的現象聯繫起來預報地震”。日本著名地震學者力武常次也持否定的態度。

地震雲氣象常識 地震雲相關常識 第3張

地震雲圖

用地震雲預報地震不靠譜

第一個提出“地震雲”説法的是一個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岡7級地震之前看到一條非常奇特的雲帶。之後他留意到,只要出現這樣的雲,某處就會有地震發生。於是他稱這樣的云為“地震雲”。隨後幾十年,中國和日本民間愛好者做了一些觀測和總結,認為“地震雲”是地震在醖釀階段向天空釋放的雲霧信號。其形態或成一條狹長的雲帶,人稱“飛機雲”;或成輻射狀的“扇骨雲”帶;或一條一條平行排列的“肋骨狀”雲。通常出現在早晨和傍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

關於“地震雲”的生成機制,第一種是熱能和水汽釋放理論,當板塊運動時會從地表釋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壓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氣中形成狹長的“地震雲帶”。另外一種理論是説地震之前地磁場以及電磁場都會發生變化,於是水汽或者塵埃受到影響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雲。

不少人利用類似理論預報地震,比如旅美華人壽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衞星雲圖上地震雲帶的位置地震進行預報做了十幾年的地震預報,並自稱成功地報出2003年12月伊朗辦姆地震。有的報道甚至稱他為“讀懂了雲的語言”的人。

“地震雲”成為這些自發研究地震預報的人們關注的話題已經數十年,網上流傳着無數聲稱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攝到的各種“地震雲”圖片,還有人統計比較各地“地震雲”傳聞和事後發生地震的相關性。他們聲稱,“地震雲”出現後幾天到幾個月,在距離“地震雲”數百到上千公里以內的地區,大多會發生地震。

與此同時,“地震雲”幾乎完全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它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學術名詞。其不流行到,連認認真真地用科學知識反駁“地震雲”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討論“地震雲”的幾乎只有中國和日本的民間人士。不但歐美氣象部門沒有關於地震雲的課題,中國氣象部門和日本氣象廳也沒有。“地震雲”的支持者對此的看法是由於“氣象學家和地震學家片面地否認和牽強地用氣象學理論解釋”。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地進行信息收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