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生活都>看世界>天氣常識>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

生活都 人氣:2.15W

導語: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號左右,這時候雖然天氣還是熱的,但是立秋過後,會迎來一絲絲涼風。最近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立秋的民間風俗是什麼?立秋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

立秋

一、戴楸葉:寓報平安

在民間,有在立秋戴楸葉的習俗,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楸樹最可以長到3丈,楸葉嫩時時紅色,老後只有葉柄是紅的,在古時人們認為立秋戴楸葉可保一方平安,《臨安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立秋之日,男女鹹戴楸葉,以應時序。”

戴楸葉的習俗現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都還有傳承,如河南鄭縣在立秋時節男女都要戴楸葉,在山東地區的人們會去撿來楸葉,剪成各種花樣,有的拿來佩戴在胸前,有的用來插在頭上。立秋戴楸葉,意味着秋天來臨。

二、貼秋膘:大魚大肉進補

據説在民間流行在秋天稱體重,這一天稱體重會和立夏時候的體重相比,體重輕了就叫做“苦夏”,在以前人們總會用胖瘦來衡量健康,所以對於瘦了的人就要進行“大補”,而補的辦法就叫做“貼秋膘”,也就是吃很多好的食物來補,所以立秋很多人就選擇“以肉貼膘”。

“貼秋膘”這個習俗源於北方的農村,據説在以前農村的生活條件差,很多農民夏季都忙於農活,對他們的精神損害較大,所以立秋到來,為了給這些辛勤勞作的人補身體,就會做比較豐盛的食物給他們吃,所以就叫作“貼秋膘”。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村也變成了城市,所以這一習俗也被流傳開來。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 第2張

立秋時節

三、摸秋:摸秋不算偷,丟秋不追究

那什麼叫“摸秋”呢?這句話又是啥意思呢?摸秋是指在民間,立秋這天人們會結伴而行去到別人的菜園子“摸”各種瓜果蔬菜,這種行為在立秋那天不叫“偷”,而叫“摸”,那“丟秋不追究”則是指被“摸”走瓜果蔬菜的人家也不會因此而去追究這些人,因為在民間“丟秋”還寓意着吉利,所以不管對於“摸秋”的人還是“丟秋”的人,只要是在立秋這天都是被允許的,但是過了立秋這種行為就叫做偷了。

四、咬秋:吃西瓜防病,吃餃子五穀豐登

在民間還有“咬秋”的習俗,“咬秋”也叫“咬瓜”,立秋意味着即將進入秋天,天氣開始慢慢轉涼,西瓜也就變少了,在北京地區的人們在立秋這天早上會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在江蘇地區的人們也會在立秋吃西瓜,認為這樣可以防治生秋痱子;而在天津各地認為立秋吃西瓜認為可以避免拉肚子。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咬秋”的習俗,但是每個地方“咬秋”吃的東西又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會吃西瓜,西瓜是夏天解暑的代表,有的會吃餃子等。但是不管吃什麼,在經歷了酷暑之後,忽逢立秋,都有將其咬住不放之意,所以叫作“咬秋”。

五、秋社:祭祀土地神

這個習俗源於漢代,在古時立秋意味着收穫,老百姓在收割完糧食以後,人們為了感謝上天的恩賜,會聚在一起舉行祭祀儀式,除了感謝之外還會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能大獲豐收,現在這種習俗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都還存在。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 第3張

立秋節氣

立秋注意事項

食品、衣物需防黴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説,如果氣温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黴變的食物有:麪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牀單、被褥發生黴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黴變的大米、麪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需防“空調病”